香港早於一八七五年便有第一所臨時性的精神病院,但服務形式只局限於為精神病患者提供監管式的護理,談不上甚麼醫學治療,故香港精神科服務的初始階段被稱為「精神病院年代」,甚至被貶作「瘋人院年代」 (asylum era)。
至於現代精神科醫學,應自一九四八年,由精神科醫生葉寶明從英國來港就任香港精神病院院長時開始。憑著葉醫生的努力和帶領,到六十年代,一系列較全面的精神治療設施逐步開設,當中包括興建青山醫院和油麻地精神科中心,而精神科醫護人手亦隨之不斷加増。
為了發展推廣香港精神科服務,以及促進全國和國際性的精神醫學組織間之聯繫,在一九六七年七月二十八日,本港一群精神科醫生成立了「香港精神科醫學會」(Hong Kong Psychiatric Associatio...
香港精神科醫學院會員介紹
會員類別
本學院會員有4種類別,分別有:院士(Fellow),會員(Member),實習會員(Inceptor)和附屬會員 (Affiliate)。在2015年1月,有339名院士,75名會員,51名實習會員和7名附屬會員。每年院士的會費為港幣$2,500元,會員及實習會員為港幣$1,500元,附屬會員為港幣$1,000元。有興趣申請的人士,可聯絡學院的名譽秘書。
院士(Fellow)
註冊醫生(i)已完成了至少六年認可監督訓練、(ii)擁有認可的精神醫學高等學歷、及(iii)已通過本學院的第三部分的考試(適用在1993年12月31日後取得資格(ii)者)便可申請院士資格。如果申請者是...
背景
東亞精神科學誌 是香港精神病學期刊的延續。它是一本國際性的同儕評鑑季刊,隸屬於香港精神科醫學院;本期刊旨在於促進東西方精神科學的研究,發展及交流。作為亞洲地區少數以英語為主的國際精神科學期刊,其出版內容不止於香港,也包含中國、其他亞洲國家及世界各地的精神科學報告。
經過多年的發展,本刊建立了嚴謹的同儕評審系統和廣泛的讀者群,並傳閱於院士、會員及國內外專業研究機構;亦已被編入Medline, EMBASE/Excerpta Medica, PsycINFO, 及 Index Copernicus, 的索引, 如欲進一步了解期刊,可瀏覽網頁 http://www.easap.as...
學院發言人計劃- 二零一九年二月
♦ 梁文惠醫生
♦ 李永堅醫生
聯絡方法:
學院秘書處
電話: 2871 8717
PAC - Monthly spokesperson roster for year 2019 - media
PAC - subspecialty spokesperson roster for year 2017-18 2017.04.21
米青年精神健康大使計劃
2018「米青年」宣傳海報
2018「米青年」活動內容
活動報名
有興趣參加的同學,請登入bit.ly/MHYAP填妥及提交報名表格
一星活動
「米青年」精神健康大使計劃 一星活動 放送
2018健康專題講座時間表
二星活動
二星活動將於2019年2月開始展開,詳細活動資料,請致電2871 8717與精神科醫學院 秘書處 聯絡
三星活動